山東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三十七 李商隱詩二首
三十七 李商隱詩二首
隋宮
一、詩人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泌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擅權(quán)和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糜爛,《行次西郊一百韻》、《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賈生》、《隋宮》、《富平少侯》等較突出。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gòu)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義山詩集》,文集已散軼,后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
三、語言知識
隋宮:指隋煬帝楊廣為游樂而修建的江都宮等,故址在今江蘇揚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紫泉:即紫淵。為避高祖李淵之諱,而改“淵”為“泉”。此處又以紫泉宮殿借指隋煬帝的長安宮殿。
鎖煙霞:即煙鎖宮殿,任其冷落。
蕪城:指隋代的江都,即今之揚州。因南朝鮑照登廣陵故城(即揚州)作過《蕪城賦》。
玉璽:皇帝的玉印,此處借皇位,引申為天下。
日角:指人的額骨突出飽滿如日的形態(tài)。此處指李淵。
錦帆:指煬帝龍舟之帆皆錦制。
腐草無螢火:古人認為螢火蟲為腐草所變?!端鍟鵁塾洝份d:煬帝于洛陽景華宮征得螢火蟲數(shù)斛(隋以十斗為一斛)之多,夜里放出,光遍山谷。
陳后主:陳朝的最后一個皇帝。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系陳后主之作。
四、詩歌分析
1、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紫泉”本名紫淵,是流經(jīng)長安北部的一條河,唐時為避唐高祖李淵的諱而改名紫泉。這里用“紫泉宮殿”借代長安隋宮,為的是選取有色彩的字面與“煙霞”相互映襯,不僅烘托出隋宮的雄偉壯麗,也給人一種色彩繁艷、富麗堂皇的感覺??墒?,如此巍峨的宮殿卻閑置不用,深鎖于煙霞之中,這是為什么呢?只因為貪圖享樂的隋煬帝想把蕪城作為另一個帝都了。
“蕪城”,隋朝時稱江都,唐時稱廣陵,即今天的揚州。南朝劉宋時期的大詩人鮑照曾經(jīng)有感于該地的荒蕪,作了一篇《蕪城賦》。李商隱不說江都,也不稱廣陵,卻偏偏用“蕪城”指代當時還頗為繁華的揚州,是有著深意的:因為太多的興亡舊事,揚州再繁華也總是容易勾起荒蕪殘敗的歷史回憶;而今日取其為帝家,難保明日不成為蕪城。
2、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yīng)是到天涯
“玉璽”,皇帝特用的印章,用玉制成,這里指代國家政權(quán)。“日角”,迷信說法,古人認為從骨相能夠看出人一生的貴賤來,人的額骨突出飽滿如日,是帝王之相。史書記載,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之前,就有人吹捧他“日角龍庭”,必得天下。這里是用“日角”指代李淵。“錦帆”,暗指隋煬帝南游一事,那時他所乘的龍舟都用錦緞做船帆,所過之處,奢華無比。這兩句是說,如果不是因為隋朝被滅,皇帝的玉印落到李淵的手里,隋煬帝哪會游玩到江都就滿足呢?他那奢華無比的船隊,應(yīng)該是會一直浩浩蕩蕩地開到天邊去吧!
“不緣”、“應(yīng)是”,表明作者是在用虛擬的語氣推想歷史上沒有發(fā)生的事情。隋煬帝不是不想,而是沒有來得及罷了。這樣的推斷突出了隋煬帝的窮奢極欲,
同時暗中點出因奢靡腐敗而亡國的隋煬帝是至死都不可能悔悟的。
3、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古人認為螢火蟲是從腐草中化生出來的。史書載,隋煬帝夜晚出游,事先命人大量搜集螢火蟲,到時放出,光照山谷,為此還專門建了個“放螢院”。如今,當年的隋宮已經(jīng)成為廢墟,雖有腐草,卻見不到螢光。這不僅是說隋宮已化為灰燼,一片荒涼,也是在諷刺隋煬帝奢靡昏庸,搜刮無度,以致螢火蟲都絕了跡!
隋煬帝為了出游江都,開鑿運河,沿岸筑堤,栽種楊柳,稱為隋堤。詩中的“垂楊”“暮鴉”,都是指隋堤上的景物。在這個曾經(jīng)滄桑的地方,如今惟有楊柳長久如斯,暮色中還不時傳來老鴉的叫聲,透出無限凄涼。而想當年楊廣南游的時候,
千帆萬馬,水陸并進,鼓樂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兩岸,暮鴉哪敢棲息!
詩人把“螢火”和“腐草”聯(lián)系在一起,今“無”,暗示昔“有”,不僅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留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意蘊深長,是公認的名句。清代的方東樹
就贊嘆說,這兩句詩“興在象外,活極妙極,可謂絕作”。
4、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陳后主”,指南朝陳末代國君陳叔寶,以荒淫亡國聞名。他寵愛后妃張麗華,整天聽歌看舞、喝酒作樂。《玉樹后庭花》就是他自制的宮廷舞曲,被后人斥之為“亡國之音”。陳國是被隋朝滅句掉的,陳叔寶亡國后投降了隋朝,和當時做隋朝太子的楊廣很熟。據(jù)《隋遺錄》記載,隋煬帝游揚州時,曾經(jīng)夢見過死去的陳后主,隋煬帝請張麗華為他舞一曲《玉樹后庭花》,陳叔寶譏笑他說,你不也歡
嗎?當初你還老挖苦我。
隋煬帝曾親眼目睹陳叔寶是如何荒淫亡國的,不但不吸取前朝的教訓,而且還變本加厲,以至重蹈覆轍。他如果在地下遇見了陳叔寶的話,難道還好意思再
請張麗華舞一曲《玉樹后庭花》嗎?
五、藝術(shù)特色
這首詩妙在虛處著筆,不說隋煬帝奢靡貪歡至死不悟,而假設(shè)若非國亡身死,必將玩樂無極,不到天涯不罷休。不說隋煬帝的荒淫遠甚于陳后主,而以如若兩人地下相遇,隋煬帝也是無顏相見的,當不便再提《玉樹后庭花》之事。這樣的描繪不僅給詩歌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而且擴充了詩歌的容量,以少勝多,包孕豐厚。雖無一字正面指責隋煬帝,卻字字譏刺,入木三分。
善于對比也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紫泉宮殿自古帝王之家,卻棄置不用,跑到揚州去重建宮舍,其貪欲可見。今日有腐草而無螢火的對比,昔年有垂柳而無暮鴉的對比,把歷史的感傷與失落渲染得格外厚重。即便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詩人也不動聲色地進行歷史的敘述與批判,大大地增加了詩歌的敘事容量和情感強
度。
馬嵬(其二)
一、背景簡介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詠史之作,東漢的班固首開其端,但止于敘述史實,平實無華。至晉朝左思《詠史》、陶淵明《詠荊軻》之類,始借題發(fā)揮,寄寓懷抱。唐代詩人,如杜甫、劉禹錫等人,則多把詠史與詠懷古跡結(jié)合起來,擴大了詩的境界。李商隱的詠史詩,主要寫南朝和隋朝覆滅舊事及唐朝國家戰(zhàn)亂,總之是以史為鑒,多抒發(fā)興亡之慨。
二、重點詞語
更:還有;
徒聞:空聞,沒有根據(jù)的聽說;
笑:嘲笑;
如何:為什么。
三、總體感知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鋒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開頭夾敘夾議,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說,而用“徒聞”加以否定?!巴铰劇闭?,徒然聽說也。意思是:玄宗聽方士說楊妃在仙山上還記著“愿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十分震悼”,但這有什么用?“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婦關(guān)系,卻已分明結(jié)束了。怎么結(jié)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頷聯(lián)用宮廷中的“雞人報曉籌”反襯馬嵬驛的“虎旅鳴宵柝”,而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已躍然紙上。“虎旅鳴宵柝”的逃難生活很不安適,這是一層意思。和“雞人報曉籌”相映襯,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樂,這又是一層意思。再用“空聞”和“無復(fù)”相呼應(yīng),表現(xiàn)那希望已幻滅,為尾聯(lián)蓄勢,這是第三層意思?!盎⒙螟Q宵柝”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衛(wèi),而冠以“空聞”,意義就適得其反。從章法上看,“空聞”上承“此生休”,下啟“六軍同駐馬”。意思是:“虎旅”雖“鳴宵柝”,卻不是為了保衛(wèi)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是要發(fā)動兵變了。正因為如此,才“無復(fù)雞人報曉籌”,李、楊再不可能享受安適的宮廷生活了。
頸聯(lián):“此日”指楊妃的死日?!傲娡v馬”與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同意,但《長恨歌》緊接著寫了“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而“此日”即倒轉(zhuǎn)筆鋒追述“當時”?!爱敃r”與“此日”對照、補充,不僅其意自明,而且筆致跳脫,蘊含豐富,這叫“逆挽法”。玄宗“當時”七夕與楊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fā)”的時候,結(jié)果又如何?兩相映襯,楊妃賜死的結(jié)局就不難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笔菍π诿詰倥?、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xiàn)出二者的因果關(guān)系。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聯(lián)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聯(lián)也包含強烈的對比。一方面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保住既“織綺”、又能“采?!钡钠拮幽睢T娙擞纱税l(fā)出冷峻的詰問:為什么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還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詩,其批判的鋒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許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問作結(jié),更豐富了批判的內(nèi)容
四、詩歌分析
1.《馬嵬》詩是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的事件?
——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fù)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問1:頷聯(lián)“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么不同?
——軍營內(nèi)的聲音,而后者為宮內(nèi)聲音
問2:軍營內(nèi)的聲音加上“空聞”和宮廷內(nèi)聲音加上“不復(fù)”,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nèi)“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nèi),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問3:“空聞”對“不復(fù)”,這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會收到什么好的藝術(shù)效果?
——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問4:頸聯(lián)“此日”和“當時”都是指向時間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點?眼前又遇到了情況?前后又有什么關(guān)系?
——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zhàn)禍發(fā)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guān)系。
問5:頸聯(lián)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有何特點?
——對比
3. 楊妃“賜”死后,玄宗異常悲傷,哪些詩句寫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問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來說“海外”還有“九州”,楊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為夫妻”誓約,這可信嗎?哪個詞語和句子戳破了這種說法?
——不可信,“徒聞”一詞否定了方士的話,“他生未卜此生休”,來生微茫難求,但今生一起緣分斷絕,已是事實。
問2:這樣以神仙怪誕和生死輪回來寫玄宗癡心夢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思楊妃之切,故有異常之舉。這種舉動正是極盡曲折寫出玄宗之悲。
4. 對于這些詩人李商隱發(fā)出了什么慨嘆?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問1:從內(nèi)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點?
——對比,貴為天子多年卻無力保護心愛女人對比尋常百姓卻能給莫愁幸福。
問2:從語氣上看又有什么特點?
——反問。貴為天子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何況自己心愛女人,但“不及盧家有莫愁”,這一問問出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問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譏諷之意愈明。
5.小結(jié)上面講內(nèi)容的過程,先有“馬嵬之變”,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義山之嘆”,但詩歌在某篇布局上卻不是這樣的,說說《馬嵬》詩的敘事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
——倒敘,從整體上倒敘使尺幅之間,一波三折;從局部上看倒敘突出因果
五、藝術(shù)特色
對比、倒敘和譏諷都是本詩的特點。
本詩諷喻唐明皇楊貴妃愛情的虛無和不可依靠,更嘲諷了李隆基身為天子無法保全寵妃的無能與無奈;楊貴妃一生榮寵與慘死馬嵬坡的悲慘結(jié)局之間,構(gòu)成了強烈的對比。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wǎng)站文章免費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nèi)容、版權(quán)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sanjie.org/sdcrgkfxzlgqdyw/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