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精品講義-介詞
介詞
B. 詞法 (7) 在前面幾講里我們學(xué)習(xí)了英語中的六大實詞,在這講里我們學(xué)習(xí)英語中的虛詞,介詞、連詞和冠詞,感嘆詞主要應(yīng)用于口頭語,在此不做解釋。 7.介詞(P87-96) 介詞是一種虛詞,不能在句子中做句子成分,介詞和名詞、代詞等詞構(gòu)成介詞短語做句子的成分。介詞的用法非常瑣碎,很多都是習(xí)慣表達(dá),沒有太多的規(guī)律,需要在實際應(yīng)用中逐漸熟練和掌握。 1) 介詞的種類 介詞分為簡單介詞、合成介詞和短語介詞三種。見教材P87 2) 介詞的用法 ⑴ 表示時間的介詞 ① 表示年、月、日,時刻用at, in, on ② 表示時間的前后用before, after ③ 表示期限等用by, until, till ④ 表示期間等用for, during, through ⑤ 表示時間的起止點用from, since ⑥ 表示時間的經(jīng)過用 in, within ⑵ 表示場所方向的介詞 ① 表示地點用at, in, at表示較小的地點, in表示較大的地點, 比較:arrive at hotel\ arrive in ② 表示上下方位用 on, above, over, under, below ③ 表示附近用by, near ④ 表示…之間用between(兩者之間),among(三個以上) ⑤ 表示前后用in (the) front of, behind ⑥ 表示里外用 in, into, out of ⑶ 表示手段和材料的介詞用with,by
|
介詞短語
⑷ 介詞短語 介詞和動詞、形容詞或名詞一起構(gòu)成介詞短語,在英語中應(yīng)用也較為廣泛。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 動詞+介詞,如:look up, look into, look after…. ② be動詞+形容詞+介詞, 如:be good at, be afraid of…. ③ 介詞+名詞,如:at first, on fire, for example, in time… 3)習(xí)題解析(P96-99) 4)判斷介詞的幾種方式: ① 根據(jù)空缺左邊相鄰的詞判斷;如練習(xí)P98-99中第2,3,8等。 ② 根據(jù)空缺右邊相鄰的詞判斷;如練習(xí)P98-99中第1,7。 |
根據(jù)句子的語義和邏輯關(guān)系判斷
③ 根據(jù)句子的語義和邏輯關(guān)系判斷;如練習(xí)P98-99中第21,22等。 8. 連詞(P100-105) 連詞是一種虛詞,用于連接單詞、短語、從句或句子,在句子中不單獨用作句子成分。連詞按其性質(zhì)可分為并列連詞和從屬連詞。并列連詞用于連接并列的單詞、短語、從句或句子,如and, but, or, for等;從屬連詞主要引出名詞性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等)和狀語從句(時間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等),引出名詞性從句的連詞如that, whether等,引出狀語從句的連詞如when, because, since, if 等。 1)并列連詞的用法 ⑴ 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并列連詞。這類連詞主要有 but, yet 等。 例如:Someone borrowed my pen, but I don’t remember who. 有人借了我的鋼筆,但我不記得是誰了。 ⑵ 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并列連詞。這類連詞主要有 for, so 等。 例如:The child had a bad cough, so his mother took him to the doctor. 這孩子咳得很利害,所以他媽媽帶他去看醫(yī)生。 ⑶ 表示并列關(guān)系的并列連詞。這類連詞主要有 and , or , either…or , neither…nor , not only…but (also) , both…and , as well as 等。 例如:He didn’t go and she didn’t go either. 他沒去,她也沒去。 注:as well as的雙重用法。 ⑴ 作副詞的原級比較 例如:He speaks English as well as his teacher. 他英語說得一樣好。 ⑵ 作并列連詞表示“不僅…而且…,和” 例如:This is important to you as well as to me. 這對你和我都很重要。 注: 區(qū)別兩種用法: ① 看句子的語義; ② as well as作并列連詞時兩邊的詞是同一屬性,副詞的原級比較則沒有。
|
從屬連詞的用法
2) 從屬連詞的用法 ⑴ 引導(dǎo)時間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 ① 表示“當(dāng)…時候”或“每當(dāng)”的時間連詞。主要的 when, while, as, whenever。 例如: Don’t talk while you’re eating. 吃飯時不要說話。 ② 表示“在…之前(或之后)”的時間連詞。主要的有before, after。 例如:Try to finish your work before you leave. 離開前設(shè)法把工作做完。 ③ 表示“自從”或“直到”的時間連詞。主要的有since, until, till。 例如:She’s been playing tennis since she was eight. 她從八歲起就打網(wǎng)球了。 ④ 表示“一…就”的時間連詞。主要的有as soon as, the moment, the minute, the second, the instant, immediately, directly, instantly, once,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等。 例如: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I hear from her. 我一接她的信就通知你。。 ⑵. 引導(dǎo)條件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這類連詞主要有if, unless, as [so] long as, in case 等。 例如:Do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我開窗你不介意吧? 注:as long as的雙重用法。 ⑴ 作形容詞的原級比較 例如:This river is as long as that one. 這條河和那條河一樣長。 ⑵ 作從屬連詞表示“只要…” 例如: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you will have chance to be promoted. 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就有機(jī)會得到提拔。 注: 區(qū)別兩種用法: ① 看句子的語義; ② as long as作從屬連詞時通常放在句首。 ⑶ 引導(dǎo)目的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的有 in order that, so that, in case, for fear等。 例如:Take your umbrella (just) in case it rains. 帶上雨傘,以防下雨。 ⑷ 引導(dǎo)結(jié)果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的有so that, so…that, such…that等。 例如:I went to the lecture early so that I got a good seat. 我去聽演講去得很早, 所以找個好座位。 ⑸ 引導(dǎo)原因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的有because, as, since, seeing (that), now (that), considering (that) 等。 例如:He distrusted me because I was new. 他不信任我,因為我是新來的。 ⑹ 引導(dǎo)讓步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的有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while, however, whatever, whoever, whenever, wherever等。 例如:Whenever I see him I speak to him. 每當(dāng)我見到他,我都和他講話。 ⑺ 引導(dǎo)方式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的有as, as if, as though, the way等。 例如:Why didn’t you catch the last bus as I told you to? 你怎么不聽我的話趕乘末班公共汽車呢? ⑻ 引導(dǎo)地點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的有where, wherever, everywhere, anywhere等。 例如:I’ll take you anywhere you like. 你想到哪兒我就帶你到哪兒。 ⑼ 引導(dǎo)比較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主要的有than和as…as。 例如:He doesn’t work as hard as she does. 他工作不像她那樣努力。 3) 習(xí)題解析(P105-106)
|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zhǔn)。
(二)網(wǎng)站文章免費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xué)習(xí)目的,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nèi)容、版權(quán)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jìn)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sanjie.org/sdcrgkfxzlgqdyy/3277.html